【央媒看合肥】經濟日報:減污騰地護巢湖
2021-10-18 來自: 安徽雷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15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環巢湖行程200余公里,走訪調研巢湖濕地建設和保護現狀。
躋身我國五大淡水湖的巢湖,一度出現水質污染、洪澇災害、岸線崩塌、濕地銳減等問題,被列為“三河三湖”治理之一。2018年,環巢湖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啟動。今年,經批準,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公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合肥市申報的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榜上有名。
如今,巢湖濕地自然生態正得到修復,巢湖水質明顯改善,國控斷面考核達標,棲息鳥類升至300多種。
契機
長期以來,受流域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影響,巢湖入湖水污染負荷居高不下,肩負多種功能的巢湖流域濕地遭到嚴重破壞。雖然也曾采取過一系列措施,但多出于防洪、污水處理和景觀改造等單一考慮,缺乏在流域層面把巢湖及其入湖河流作為完整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保護的統籌規劃,以至于經過多年的治理,巢湖流域濕地生態質量下降、生態功能退化的趨勢仍然沒有完全遏制。
治湖先治河。湖之根源在河,保護好入湖河流是保護巢湖的前提。巢湖河汊溝渠縱橫交錯,僅入湖河流就多達幾十條。對此,合肥市創造性地提出:以巢湖為核心,構建環湖濕地公園群,通過生態功能和濕地產業的分工互補,使網絡型濕地公園群保護體系取得1+1大于2的聚合效應。
治河先遷人。巢湖流域本來有著大片濕地,幾十年前,人口增長導致當地大范圍圍湖造田,把濕地開墾為農田,導致濕地生態功能遭到嚴重破壞。沿巢湖各種大大小小的“圩”就是那時形成的,恢復濕地需要騰退出一些圩,把圩里的土地按濕標準盡力恢復到自然狀態。
肥東縣十八聯圩濕地建設就是典型案例。“十八聯圩濕地總面積有4萬多畝,目前是國內的人工濕地。”合肥十八聯圩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家政告訴記者。
合肥新聞聯播,
#“玉帶”入湖生態價值漸顯 玉帶河濕地是環巢湖濕地中面積小的一個,今年1月份,玉帶河濕地一期項目開工建設,規劃面積約為41.4公頃,包括退養還濕區、濕地保育區及河流恢復區三個分區,5月底已經基本建設完成。紅石咀公園緊鄰玉帶河濕地,有望被納入玉帶河濕地二期規劃建設,將增加入湖河口濕地及坑塘濕地,提升整體調蓄能力,構建完善的藍綠生態結構,提升湖濱生態質量,控制面源污染,降低污染脅迫,完善環境低影響服務體系,充分彰顯生態價值。
視頻號
2016年夏天的一場洪水成為十八聯圩濕地建設的契機。洪水沖破了河堤,除了部分高地,十八聯圩全圩被淹,3個月以后水才全部退去,全圩經濟損失1億多元。
“人不給水出路,水就難給人活路。”洪水退去后,當地政府痛定思痛,決定全圩搬遷。李家政還記得當時挨家挨戶做工作動員圩里群眾搬遷的場景,“很多群眾不想搬,我勸他們:這里地勢低,再有洪水怎么辦?在這里生產生活,耕種要施肥,養魚要飼料,都會污染巢湖水環境,再說政府給的搬遷補償條件也很不錯。”反復做工作,圩里的村民們陸續搬了出來,農民耕作的農田由當地政府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租用,用于建設濕地。對養殖戶投建的養殖產業則通過核算產業價值一次性給予退養補償。
2018年初,合肥市政府啟動了南淝河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規劃建設,由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組成的設計聯合體開展工程前期規劃設計工作。項目總負責人、安徽省水利設計研究總院水生態環境院副院長謝三桃說,十八聯圩生態濕地總體功能定位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構建健康濕地生態系統;二是適度凈化南淝河污染水體,削減入巢湖污染負荷;三是蓄滯南淝河超標準洪水,提高南淝河防洪標準。
如今,站在南淝河入巢湖口的岸堤上向東望,只見十八聯圩濕地水草豐茂,空中飄著陣陣稻香。
安徽巢湖半島濕地公園也是巢湖濕地之一,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它位于花塘河等5條進入巢湖的中小河流入湖口,通過濕地的凈化循環可以改善進入巢湖的河流水質,通過濕地建設還能保護生態多樣性。”安徽巢湖半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吳玲玲說。
肥西縣三河濕地公園位于巢湖重要支流杭埠河入湖口。肥西縣林業和園林局黨組成員朱南紅說,累計投資15億元后,完成了濕地建設區域內近3000戶的退居、退耕、退養工作和13000畝土地流轉,為水體生態修復、恢復物種多樣化創造了有利的自然環境。
“目前環巢湖濕地已投入資金約58億元,濕地項目建設資金實行市、縣分擔機制,濕地修復和水環境治理以市財政投入為主,納入巢湖綜合治理項目統一調度保障,大部分資金用于搬遷補償。”合肥市林業與園林局濕地管理處處長羅法龍說。
建設
地騰出了,濕地該怎么恢復呢?“我們主要規劃了三個目標,一是調蓄洪水,二是凈化南淝河入湖水質,三是形成完善的濕地生態。根據‘自然為主,人工為輔’的思路,盡量減少人為干預。”謝三桃說。
記者在十八聯圩濕地北部看到一個新挖的沉淀池,南淝河河水通過引水口進入池中,在沉淀池過濾后,通過一東一西兩條主渠流向濕地兩邊。“這塊濕地中間低,原來是村民挖的漁塘,這些分割的漁塘通過建設工程連到一起,主渠的水會通過濕地里的小溝渠匯集到中間面積6000多畝的湖中進一步凈化,然后再通過泵站流入巢湖。”李家政說。
水系聯通是濕地功能修復的重要一步,要完善濕地功能,維護生物多樣性則是更加重要的工作。
“根據不同濕地的特點,我們精心挑選了一些適合本地生長的植物為濕地建設提供參考。”朱南紅展示了一份題為《環巢湖濕地修復植物配置正面清單》的文件,里面提供了喬木類、灌木類、挺水類、沉水類等不同種類的幾十種適合濕地生長的植物。
“富營養化、氮磷超標是影響巢湖水質的問題,蘆葦等水生植物就能從水體中大量吸收氮磷,這些氮磷再通過收割蘆葦的辦法轉移出去,從而減少水體氮磷含量。”謝三桃說。
在南淝河右岸合肥市包河區東大圩里的金葡萄湖濕地,記者看到水質清可見底,不時有魚從水草中穿過。
以前,“農家樂”的生活污水、地表徑流與農業面源污染,導致金葡萄湖污染底泥富集、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劣Ⅴ類水質散發著臭味??卦唇匚?、底泥清淤、活水循環、原位凈化、水景營造等5項措施,拉開了生態修復的大幕。
“農家樂”廢水采用一體化凈化設備處理;湖體底泥采用環保清淤方式清理;太陽能推流曝氣促進死水區水體流動;通過水生植物系統、水生動物系統及微生物調控系統等構建健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結合岸坡生態化改造、親水平臺及廊道修繕等營造濱水休閑空間。治理3年后,金葡萄湖濕地的主要水質指標穩定保持在地表水III類標準以上。
“整個項目建設投入不到800萬元,投資少而成效明顯。”謝三桃說,“我通過高標準規劃建設金葡萄湖濕地這樣的庫塘小型濕地系統,連珠成串,改善農業大圩的生態環境。”
在合肥市廬江縣馬尾河濕地,成片的美人蕉迎風綻放。廬江縣森林保護站站長兼廬江縣沿湖濕地管理所所長邵建說,美人蕉不僅可供觀賞,其根系還會將流經的污水中的富營養物質吸附出來,轉化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從而使水體本身達到凈化效果。
在巢湖半島濕地公園,記者看到道路兩側樹上掛了許多大小形狀、洞口直徑不一的人工鳥巢,滿足不同鳥類的需要。今年5月,公園安裝了首批200只人工鳥巢,以吸引更多的鳥類在園內安家,增加鳥類多樣性和密度。目前在巢湖半島濕地公園棲息的鳥類就有55種,如等已經成為這里的???,濕地里的二級保護植物野菱、水蕨等也越來越多了。
鳥有巢,蟲也有窩。安徽巢湖柘皋河省級濕地公園用蜂窩磚等一層層壘砌起來圓形蟲塔。吳玲玲說,這些都是昆蟲的窩,它們雖小,也是濕地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忽視了它們的作用。
管理
濕地建設投入不小,要保護好濕地生態,嚴格的管理措施同樣不可或缺。
立法是保護的前提,安徽省和合肥市兩級出臺了相關地方法規,強化巢湖生態保護。安徽省人大制定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合肥市出臺了《關于加強環巢湖濕地保護的決定》,為環巢湖生態保護筑起“銅墻鐵壁”。
有了法規依靠,還需精細化管理。合肥市印象濱湖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是合肥巢湖湖濱濕地公園受托管理方,董事長方彪說,他們將湖濱濕地公園納入合肥市級林長制項目,還建立了安全巡護體系和保潔團隊。
在保護濕地的過程中,合肥市各濕地管理方還和當地結對共建,吸納因禁漁而上岸的漁民和因濕地建設失地的農民。49歲的肥東縣長臨河鎮施口社區村民王啓春原來在巢湖邊以打魚為生,在巢湖全流域禁漁后上了岸,干上了“護魚員”,每天都到巢湖岸線邊上及濕地周邊巡邏。“以前巢湖水質不好,加上濫捕過撈,巢湖里的魚越來越小,越來越少。這兩年巢湖的水質比以前好多了,水里的魚多了,飛來的鳥也多了,很多鳥以前都沒見過。”王啓春說。
為了激勵各濕地管理方做好管護工作,合肥市政府還準備每年拿出一筆專項資金用于土地流轉和維護管理等方面的生態補償。“這些錢不是撒胡椒面均分,我們給各濕地設置了出口水質、生物種類等考核指標,目標任務完成好的能多拿獎補資金,而完不成目標任務的,可能就拿不到這筆錢。”羅法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