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底泥洗脫的水體內源治理暨生態恢復技術與實踐兼議廠、網、河系統解決方案
2020-12-07 來自: 安徽雷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51
近日,為加強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修復領域新技術成果交流,推廣實用技術成果,提升行業支撐能力。由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組織召開的水環境治理及水生態修復技術成果交流研討會在海南海口舉行。
來自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牧區水利科學研究所、北京金河水務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領域相關專家、技術支持單位及相關代表共聚一堂,深入交流水環境與水生態治理 技術路線、有效做法和優良案例。安徽雷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敬東在本次會議上作題為“基于底泥洗脫的水體內源治理暨生態恢復技術與實踐——兼議廠、網、河系統解決方案”主題報告,再推水環境治理新技術新理念——底泥洗脫技術,并詳細介紹了該技術在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北京涼水河、青島膠州桃源河、安徽池州百荷公園等地的成功應用,這也是雷克環境底泥洗脫技術繼2020年城市水環境大會、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城鎮水環境委員會2020年技術交流研討會后的再次亮相。
雷克環境董事長吳敬東作主題報告
“ 基于底泥洗脫的水體內源治理暨生態恢復技術與實踐——兼議廠、網、河系統解決方案”主題報告
雷克環境通過近幾年“底泥洗脫技術”在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北京涼水河、青島膠州桃源河等地的工程運用與實踐,得出了“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植物復氧來!"的重要啟示。水環境治理的目標與任務是:在控制外源污染、實現清水入河的基礎上,著力去除底泥有機質和水體懸浮物,構建穩定的泥-水界面,滿足沉水植物生長的光照要求和基質條件,促進藻型濁水穩態向草型清水穩態轉變,逐步實現以太陽能為驅動力的生態完整性修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定掌握內源污染分布規律和釋放特點。
內源污染主要是底泥有機質和水體懸浮態有機“云團"。一般情況下,河道底泥有機質占比10%左右,重污染河段有機質占比可達20%以上。底泥沉積物中,有機質多以包膜形式包被在礦質土粒外層,形成結構較為穩定的有機/無機復合體。水體和底泥有機質在需氧、兼氧、厭氧微生物作用下發酵、分解,致使水體產生厭氧、黑臭。
雷克環境底泥洗脫技術
針對內源污染分布規律和釋放特點研發的底泥洗脫技術是消除內源污染、改善水體生境、促進生態恢復的重要基礎性技術。該技術通過物理擾動在泥/水界面產生湍流,使膠體沉積物翻滾、碰撞、摩擦,無機顆粒重力沉降、原位覆蓋,粒徑較小的膠體級污染物隨水泵出,經絮凝沉淀后壓濾外運,絮凝分離后的清水回流河道。底泥洗脫可使水體透明度不斷提高,較大粒徑的無機泥沙覆蓋河床,從而構建穩定、清晰的泥/水界面,滿足沉水植物萌發、生長的光照要求和基質條件,改善水體生境,促進生態恢復。
該技術創新點之一是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消除底泥厭氧上泛和水體黑臭;二是有效清除底泥有機質和水體懸浮物;三是改善水體生境,促進沉水植物萌發、生長。
底泥洗脫技術主要應用場景一是內源外源并進時,可在實施外源控制工程的同時,開展以底泥洗脫為主要措施的內源治理;二是在外源控制推進較慢的水體,可通過底泥洗脫迅速清除歷年累積的內源污染,消除黑臭,改善水質。
該技術是對"廠、網一體化"治水模式的延伸和發展,使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后通過河道生態消解持續、穩定地改善水質,形成“廠、網、河"系統解決方案,在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北京涼水河、青島膠州桃源河、池州百荷公園等諸多案例中得以成功應用。
結語
1、水環境治理最終目標是實現水體生態轉型。
2、生態轉型重要的標志是恢復沉水植被。
3、恢復沉水植被基本的要求是改善水體生境。
4、改善水體生境關鍵的環節是提高透明度和清除有機質。
運用底泥洗脫技術研發的底泥洗脫機
河北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治理前后對比
北京涼水河治理后沉水植物生長茂盛
青島膠州桃源河治理后效果圖
池州百荷公園治理后實拍
上海小淶港治理后成效
下午,各位與會專家、領導還參觀了“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技術推廣(??冢┦痉痘?rdquo;——鴨尾溪濕地公園和水利超前實用技術現場——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
“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技術推廣(海口)示范基地”——鴨尾溪濕地公園
鴨尾溪濕地公園治理成效
參觀水利超前實用技術現場——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