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態修復學會圓滿舉辦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專題會議——面向氣候變化和韌性城市的合流制管網溢流污染管理
2023-09-20 來自: 北京生態修復學會 瀏覽次數:58
9月11日至15日,由水利部與水資源學會共同主辦的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在北京舉辦。世界水資源大會是水資源領域參加人員范圍廣、影響范圍大、水平最高的學術會議之一,是世界水議程、水政策和水科學知識分享的重要交流平臺,一般每3年召開一次。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個組織的近1300位代表參加本屆大會。
9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北京生態修復學會、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主辦,北京師范大學、安徽雷克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北控水務(中國)投資有限公司、E方知庫期刊群協辦的大會分主題“提升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下的專題會議——“缺水型區域水生態修復實踐交流會”成功召開,約60位科技工作者參加線下會議,同時約550人參加線上直播。
會議由北京生態修復學會秘書長于立安主持。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術副校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士工程科學院院士劉俊國首先作了題為《缺水型河流生態修復理論、技術及實踐》的專題報告,系統闡述了自主提出的三維水資源短缺理論和漸進式生態修復理論,同時結合永定河、茅洲河生態修復項目實踐進行了案例分析。報告提出,在水生態系統修復過程中,須系統考慮水量、水質和生態需水,確定科學的修復模式,堅持系統治理和生態調查監測,以達到修復生態系統的效果。
安徽雷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姜曉寧在會議上作了題為《基于底泥洗脫的水體內源污染治理暨生態修復技術介紹》的報告,首先介紹了雷克環境在青島、日照、北京等地開展的一系列黑臭水體治理與生態修復項目,采用底泥洗脫、生態補水、復氧曝氣等技術手段有效降低了水體氨氮、磷等指標,提高了水體透明度,改善了水生態系統。報告總結,黑臭水體治理要實行科學治理、系統治理,注重長效運維,最終實現水體生態轉型,恢復沉水植被,以達到水環境治理的目標。
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于磊作了題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合流制溢流污染評價與治理方案研究》的報告。報告提到了研究團隊通過監測獲取了副中心區域8個溢流排口2年的溢流過程數據,建立了副中心區域的水文水質模型。報告提出,為治理副中心區域溢流污染,可采取源頭截留、管網調蓄、末端控制等綜合措施。其中,基于實時控制技術的管網主動調蓄可有效發揮管網自身的調蓄容積,是非常有前景的技術手段。
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環境分院副院長高曉薇作了題為《北京市門頭溝區地下水綜合治理與“百泉復涌”應用案例》的報告,報告提出,要實施門頭溝區地下水綜合治理,恢復“百泉復涌”,具體措施包括水源涵養、水網連通、河道管控、智慧監測等,并結合民俗文化,以10處泉水為示范點進行景觀改造。預計到2030年,門頭溝區234處泉水中大部分能夠恢復流水。
北京師范大學的Frederick Yeboath博士作了題為《從消費和收入的視角評估加納用水的驅動因素》的報告,分析了2012-2021年加納用水的數據,發現加納本地用水需求持續增長,外部用水補給也在增加。報告指出,加納60%的用水需求來自本地消費,其余外部補給主要來自美國、中國等經濟體。貿易使歐洲多個地區從加納獲得大量水資源。加納作為農業國,農業用水需求量巨大,報告建議加納應提高用水效率,并利用貿易協定協調用水目標。
北控水務(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董月群作了題為《懸浮介質高速過濾處理合流制污水實驗研究》的報告,介紹了日本的高速過濾技術在處理含有雨水的合流制污水方面的應用。報告認為,盡管該技術無法達到中國的污水排放標準,但其大通量、無人值守的特點以及一定程度的凈化效果,使其可作為合流制污水處理的輔助工藝,也可用于深度處理、村莊處理、除塵設備改造等多種場景。
本次專題會議就水生態修復的新技術展開了充分的探討,為缺水型區域水生態修復的方法、技術和實踐案例提供了交流平臺,為推動本領域學術和創新科技乃至相關產業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原文鏈接:https://www.bast.net.cn/art/2023/9/19/art_31265_1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