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專訪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丁志松 | 合肥:多項數據歷史好!減污降碳“齊步走”
2022-03-15 來自: 安徽網 瀏覽次數:363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入了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新階段,安徽始終堅持綠色這一發展底色,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區。為宣傳好安徽各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舉措和生態環保鐵軍的精神風貌,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安徽環境新聞網聯合安徽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推出“減污降碳,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局局長訪談,講好各地的生態環境保護故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21年,合肥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6%,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高;創新設立“一點一長”,做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今年,還將在巢湖建立入湖污染通量監測體系……近年來,合肥市打響藍天保衛戰,尤其是2021年以來,各項工作亮點頻現。
“十四五”時期,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減污降碳方面,合肥市有何成就和經驗,下一步又將如何繼續深入推進?對此,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丁志松接受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和安徽環境新聞網記者的專訪。
記者:“減污降碳 協同增效”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工作,合肥市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在治污工作中有沒有一些可以分享的經驗?
丁志松:去年以來,我們編制了碳減排計劃、碳排放核查報告、溫室氣體清單等,推進電力行業碳排放配額清繳,并對企業進行了碳核查,研究碳達峰路徑,推動溫室氣體減排。
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是減污降碳的前提之一,合肥市相繼修訂了《合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法規;推動出臺《合肥市燃放爆竹管理規定》;制定《合肥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合肥市2021年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務》等。同時加強聯防聯控,與G60科創走廊9城市簽訂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框架協議,推進合肥都市圈、長江中四角城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為實現治污,建立和完善“天地空”、“天地人車”一體化監測體系,布設226個鐵塔遠程視頻監控點,嚴密監控秸稈等廢棄物焚燒,提高溯源追因、預警通報、監管能力。建成機動車排污監控與信息管理系統等網絡平臺,完成22個固定式遙感監測點建設,4100輛重型渣土柴油車安裝OBD 遠程在線監控設備,89家年銷售5000噸以上加油站油氣回收在線監控安裝并聯網。全市新建134個鄉鎮(街道)大氣小型標準站,1146個5000平方米以上工地安裝揚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并于生態環境和城鄉建設部門聯網。
在科學治污方面,編制了合肥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市財政安排2800萬元,配備專家團隊,編制“一市一策”,研究大氣污染源解析,編制空氣質量改善路線圖。
記者:近年來,合肥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以2021年為例,能否介紹一下空氣質量的各項指標?對于合肥而言,影響冬季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丁志松:“十三五”期間,合肥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PM10、PM2.5平均濃度持續下降,空氣質量優良率大幅度提升。
2021年,合肥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6%,創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新高,高出省定考核目標6.8個百分點;PM2.5年均濃度32.0微克/立方米,達到二級標準,同比下降11.1%,較省定考核目標低了8.0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為零。各項大氣污染物實現協同改善,合肥市空氣質量達標。今年,我們將力爭PM2.5、PM10繼續呈下降趨勢,優良天數比率提升。
影響合肥市冬季空氣質量的原因有許多,比如冬季地面受到的輻射熱量少,地面附近的氣體冷卻快,上層的空氣冷卻慢,形成輻射逆溫,導致冬季靜穩天氣,影響污染物擴散。再加上北方沙塵等外來傳輸污染與施工揚塵、汽車尾氣、工業廢氣排放等本地污染疊加,在靜穩天氣下難以擴散,容易形成區域性污染。
記者:巢湖是合肥的“好名片”,巢湖綜合治理工作有哪些經驗,取得了哪些成果?去年合肥市整體的水環境質量怎么樣?
丁志松:去年,巢湖東、西半湖和全湖水質均值均保持Ⅳ類;湖區共監測到29次藍藻水華,同比減少21次;監測到藍藻水華時間為5月30日,同比推遲約2個月;累計面積2412.245平方公里,同比下降20%。全湖平均藻密度230萬個/升,同比下降32.2%。
合肥市建立了藍藻防控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僅2021年就出動藍藻打撈人員8.1萬人次,打撈藻漿229.3萬立方,壓濾藻泥2.89萬噸。獎補1500萬元專項資金,環湖建成藻水分離站5座、打撈平臺44座、深井處理裝置3座,藍藻磁捕船4艘、其他各類打撈船只146艘、推流器等控藻設施300余個、阻藻圍隔(圍堰)97公里。推進巢湖流域42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廠整治,進水濃度和管網覆蓋率均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完善巢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名錄,建立入湖污染通量監測體系,構建“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鏈條管理機制。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巢湖水質變化分析預測、水動力調控等專題研究。
目前,合肥的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個國考斷面全部達標,其中7個斷面優于考核標準,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記者:要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是重要一環,請您介紹一下合肥市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的推進情況?
丁志松:為做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我們建立了“4+1”環境專項監督長,創新設立“一點一長”,所有突出環境問題均由“點長”責任包保。堅持掛圖作戰、對賬銷號,實行周通報、月調度,下發21份警示函,逐一督辦落后序時問題,做到問題研判到位、責任壓實到位、壓力傳導到位。
目前,已圓滿完成第二輪生態環保督察協調保障工作,整改完成2021年生態環保督察轉辦信訪件903件、2020年省生態環保專項督察轉辦信訪件516件,銷號各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67個。
由于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難度較大,今年要完成的任務并不輕松,少數問題按期銷號難度大。我們要嚴格驗收銷號,組織開展“回頭看”,防止問題回潮。同時做好信訪投訴處理,實行帶案下訪,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環境問題。
記者:老百姓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合肥市生態環境部門是如何處理和響應群眾訴求的?
丁志松:及時響應群眾訴求是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去年的工作亮點之一。以強化異味排查為例,針對一些異味污染投訴問題,我們開展了多輪次大規模區域異味專項整治行動,實現夜間突擊檢查常態化,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
同時,深化建成區餐飲油煙和爆竹治理,禁止露天燒烤,推動合肥市10110家餐飲經營戶完成油煙污染專項綜合整治。嚴格執行爆竹禁燃禁放規定,加大春節等時段巡查執法力度。
做好重污染天氣和秋冬季應急響應工作,突出治理顆粒物污染,抓好散煤、揚塵治理和工業企業污染減排,對39個行業1566家工業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情況進行分級評審,實行差異化減排,改善秋冬季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