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原創技術——藍藻磁捕技術走出安徽服務滇池
2019-08-01 來自: 安徽雷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05
日前,昆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出中標公告,安徽雷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中標滇池藍藻打撈處理服務項目,服務期限十年。這標志著我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氮磷藻在線磁捕技術在服務巢湖的同時,開始走出安徽,為其他藻型湖泊開展除藻服務。
藍藻水華是富營養化湖泊普遍面臨的水域生態環境問題,其主要根源在于湖泊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城鎮生活污染、工業污染和大氣干濕沉降以及湖泊內源釋放致使水體污染負荷嚴重超標,導致藻華頻發甚至泛濫成災。研究表明,磷是藍藻發生、發展的關鍵因子,當湖水總磷超過0.1mg/L時,淺水湖泊生態系統只能處于浮游藻類占優勢的湖水穩態。藍藻水華爆發一般要經過藍藻細胞分裂增殖、碰撞形成大細胞團、大細胞團上浮形成可見水華、在風力和湖流作用下遷移與堆積四個階段,而當大量藻華在某一區域聚集、堆積時,藍藻細胞因嚴重缺氧死亡、腐爛并散發惡臭,不僅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而且極易引發生態災難。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余增亮研究員率領技術團隊,近二十年來致力于巢湖及其他藻型湖泊富營養化治理研究,先后發明化肥氮磷控失技術、氮磷藻在線磁捕技術、水體底泥污染洗脫凈化技術,實現了湖泊富營養化治理重大技術創新,其中氮磷藻在線磁捕技術和底泥洗脫技術由安徽雷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實現產業化。根據氮磷藻在線磁捕技術研發的藍藻磁捕工程船,自2009年問世以來,歷經產品初創、產品完善和產品提升階段,攻克磁捕劑減量等技術難關,實現藍藻磁捕船的全天候連續運行,并通過輔助工程措施進行藍藻主動富集,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攔截、圍捕、清除聚積藍藻,減輕和消除藍藻危害。安徽省科技廳和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先后組織專家組進行技術鑒定,一致認為該項技術是湖泊藍藻治理先鋒技術,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和推廣前景。
安徽省暨合肥市高度重視藍藻磁捕技術的研究和藍藻磁捕船的開發、應用。早在2007年,省長專項基金專門安排300萬元支持余增亮團隊進行技術研發;安徽省科技廳和合肥市科技局、環保局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雷克環境公司進行產品開發和運行試驗。2017年11月21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和市長凌云率領有關部門調研巢湖綜合治理工作,在藍藻磁捕船現場,宋書記和凌云市長對該套裝置表現出濃厚興趣,在隨后召開的調研座談會上,宋書記強調要積極探索大型湖泊污染治理技術和方法,推廣應用新舉措、新成果。2017年12月7日,合肥市委印發35號文件《關于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巢湖的意見》,強調“加強藍藻日常處理,充分發揮藻水分離站作用,實施移動式藍藻磁捕船等項目”,形成岸基固定和水上移動式互為補充、互為作用的藍藻防控體系。根據市政府統一安排,巢湖市、廬江縣、包河區、肥西縣等縣市區分別以采購設備或采購服務的形式清除藍藻,在巢湖閘、派河口、馬家渡、丙子鋪、岸上草原等藍藻聚積區除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在肥西縣派河口除藻現場看到藍藻磁捕船正在“張開大口”吞噬藍藻。船頭左右兩側各有一艘快艇般的小船牽引著長約20米的圍隔帶圍聚藍藻,隨著圍隔帶的聚攏,圍隔區藻密度越來越高。在八臺推流泵作用下,稠密的藻水源源不斷地被推入磁捕船槽道。每條槽道上都裝有磁捕劑投加和攪拌裝置,藻水和磁捕劑混凝后,很快便形成一團團礬花隨著水流飄逸,宛如初春紛飛的柳絮,只不過水中的絮體因為包裹著大量的葉綠素,通體都被染成綠茵茵的。
當這些絮體漂流到橫放在槽道末端的磁盤時,勻速轉動的磁盤便將這些絮體捕獲、吸附到磁面上,在轉動180度后被磁盤背面的絞龍絞吸到兩側的藻泥倉,再由壓濾機壓濾成一塊塊綠餅運送至岸上。絮體分離后出水清澈透明,在船體尾部不斷回流巢湖,在船尾的水面上形成約十平米左右的清水區,和外圍稠藍的藻水形成一片涇渭分明的景觀。
現場負責的工程師鄭宏告訴記者,藍藻磁捕技術主要有三大優點:一是主動富集,藻密度提高5倍以上,藍藻收集效率高;二是出水清澈,藻密度和葉綠素a去除率達到95%以上,出水總磷含量一般在0.022毫克/升,低于湖庫Ⅱ類水總磷0.025毫克/升的標準,處理效果好;三是移動靈活,量大可以對飄逸藍藻進行追蹤處理,并根據地形陳兵布陣,是藍藻爆發期的除藻利器!
據了解,雷克環境最近通過激烈競爭中標深圳茜坑水庫藍藻打撈運維項目,開辟了城市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的新領域。